欧洲艺术大学在当今社会的艺术拍卖问题探究
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艺术拍卖以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知名拍卖公司的单季成交额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远超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但是,随着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艺术市场发展,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赝品泛滥。由于经营艺术品有可观利润,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大量制作赝品。在近两年来,拍卖会上的赝品急剧增加,有的甚至占到70%以上。书画领域尤为严重,只要在市场上流通性好、价格高的名家几乎都有赝品出现。
二是假拍屡见不鲜。一些拍卖行为了树立形象,在暗地里同卖方联手,在拍卖会上进行假拍,造成虚假成交。这类现象在中青年画家中尤为突出,有些作品成交价甚至与陆俨少、唐云等名家的作品不相上下。
三是中标不付。有的买家把艺术品拍卖当儿戏,他们在竞购时频繁举牌,但中标后拒付钱款,对于其他买家和售方造成损失。
四是抬轿。一些售方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好的价位,与拍賣行暗地联手,将价格抬至一定水平,不仅加大了买者的风险,而且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五是过分包装。一部分画家和拍賣行利用媒体和各种手段,对自己或作品进行过度宣传,如称某作為“虎王”、“猫王”,或者吹捧普通作品為精品,以此迷惑消费者。
六是拍賣頻率過高。在世界兩大著名の采購行苏富比、佳士得一般每年春秋兩季舉辦一次,而中國一些采購行則無視市場負荷,每月進行多次采購會,使人感到应接不暇,同时也降低了每次采購會的質量。
七缺乏經驗豐富鉴定隊伍。古玩字畫鉴定是一門深奥學問,但現今這類人才十分短缺,這對於培養鉴定專業人才是不易的事項。
八缺乏收藏家队伍。我国目前还缺少大量拥有眼力、财力及收藏興趣的人群,這種情況導致買者可能盲目競购,最终被深度套牢而不能自拔。此外,由於《採購法》與相關法律規定的出台,我國藝術市場將逐步走向成熟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