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画派奇遇李可染与李小可的艺术传承展
展览现场复原了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师牛堂”,这座洁白的建筑外立面上,以《万山红遍》的红色为主色调的“为祖国河山立传”巨幅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本次展览在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这里集成了书店、艺术中心和剧场,是北京最新的人气文化地标。二层的可艺术中心首次推出了“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当几名市民询问是否可以进入观看时,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目前已实行免费预约系统,每天下午时段都开放给公众。由于热门程度高涨,许多观众提前进行预约,并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参观。这一次的展览不仅展示了李可染先生以水和山为主题的《漓江》系列作品,还有他的儿子、学生李小可先生以雪域藏迹为题材的系列作品。
其中,《漓江山水天下无》是一件非常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于其强烈的墨色明暗对比和精湛的手法,它捕捉到了漓江上的帆船航行的情景。这幅画作是从1959年开始创作,一直持续到1989年,历时三十余年。在这些年的创作中,李可染不断探索与深化,使得他的漓江画风越发成熟,他笔下的每一笔都是对中国传统美术技艺的一种继承与创新。
除了《漓江》,本次展览还展示了另一位经典之作——《万山红遍》。这幅作品源自诗人屈原所写《沁园春·长沙》,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它体现了一种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以及作为画家的责任感。该基金会理事长刘莹介绍说,这个主题曾经激发过七幅不同的绘画,而其中之一即是1962年的版本,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而此次展出的是1964年的版本,该版本通过大量使用朱砂点染,对于理解 李氏父子的艺术路线至关重要,因为它标志着他走向抽象表现主义的一个转折点。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可是他的父亲最优秀学生,也是继承并发展父亲精神的人。他第一次踏足雪域高原是在1988年,但直到1999年才真正开始创作关于这一主题的地貌,如同他父亲一样,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合成为一种独特视角。他所创造出的“雪域藏迹”系列作品正是这种情感和见解的一种体现。
最后,“师牛堂”的重现也让人们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历史与文化气息。一张长达2.8米的大型油彩画案、一套简朴家具以及几本古籍书籍,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一段历史时期。在这个空间里诞生并成就了一生的伟大遗产,而现在,它又被重新呈现给世人,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及其家族成员留下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