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资讯网探究当今艺术拍卖在社会中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艺术拍卖后,中国的艺术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全国各地的画廊还是艺术品拍卖,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著名拍卖公司,单季拍卖成交额动辄数十亿元,中国嘉德成交额曾达到50多亿元,北京保利成交额一度达到63亿元,大大超过了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但是,我作为一位观察者,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艺术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赝品泛滥。我注意到,由于经营艺术品有着可观的利润,一些人为牟取暴利,大量制作赝品。特别是在近两年,我发现拍卖会上的赝品急剧上升,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以书画为例,只要在市场上流通性好、价格高的名家几乎都有赝品出现。我了解到,现在南京有人专仿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以及四川造张大千,北京造齐白石、王雪涛、刘继卣,广州造高剑父、关山月,以及陕西造石鲁等。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的拍卖行对赝品放任自流,这给大量赝品以可乘之机,最终在拍卖场上引发了诸多诉讼,如全国闻名的《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一案,就是因真伪而引起。
二是我注意到假拍屡见不鲜。在一些情况下,为树立自身形象,有些拍賣行暗地里同賣方联手,在拍賣會上進行假買賣,這造成虛假成交。这方面在中青年畫家中尤為突出。有些中青年畫家功力不深,但作品成交價格不低,有時甚至同陸俨少、唐云等名家不相上下。所以,這些拍品成交價往往容易迷惑人。
三我也觀察到了中標不付的情況。在某些情況下,一些買家把藝術品競投當作遊戲,他们在競投會上頻繁舉牌,但中標後竟然拒付錢款,這給賣家和其他買家的損失帶來了困擾。
四我發現有的売家為了使自己作品能夠獲得好的價位,就與某些知情人員聯合,用各种手段抬高自己的作品價值,不僅加重購者的風險,而且損害購者的權益。
五我注意到過分包裝問題。一旦某個藝術家的作品被推向市場,他們就會利用媒體和其他渠道進行過度宣傳,使其看似具有超乎常人的創作能力或特殊背景,而實際可能只是普通工作室中的產品。
六我覺得每次竞投频繁,不仅让买家的眼花缭乱,也影响了整体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而且,由於競投頻繁,每次競投质量大打折扣,是不是還需要再考慮一下呢?
七缺乏经验丰富的人才进行鉴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从市场情况看,这种人才十分短缺,并且培养这样的人才又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
八最后,我觉得缺乏真正有眼力的收藏者参与竞投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物来提供真实评价,对整个行业产生压力。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漫长而艱辛的地路。我坚信随着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以及行业自律意识增强,我国艺术市场必将走向更加健康与繁荣。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时期,也正是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良好文化风尚责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