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巨匠父子共展李可染李小可画作盛宴在美术培训机构排名前十的殿堂上
展览现场复原了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师牛堂”,这座洁白的建筑外立面上,以《万山红遍》的红色为主色调的“为祖国河山立传”巨幅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本次展览在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这个集书店、艺术中心与剧场为一身的场所已成为北京最新的人气文化地标。二层的可艺术中心首次推出了名为“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的特别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和拍照留念。
当几位市民询问是否可以进入观看时,工作人员热情地回答:“当然可以,我们现在正在每天下午免费开放。”由于预约系统实行,观众们对此感到兴奋。走进展厅,就能欣赏到两代人的杰作:李可染先生以水作为主题创作的“漓江”系列,以及他的儿子和学生李小可先生以雪域藏族地区作为背景创作的“雪域藏迹”系列。这两个系列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画中关于生生不息之意,而且让人联想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美丽景象。
其中,《漓江山水天下无》是1984年由李可染完成的一幅重要作品。这幅画以强烈的墨色明暗对比捕捉了漓江上的帆船航行景象。从1959年开始至1989年间,李可染持续三十余年时间描绘着漓江,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笔下的山水越发壮丽,不断追求纯粹造型。
另一件名作《万山红遍》同样在本次展览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件作品源自于《沁园春·长沙》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并且有七幅不同版本,其中1962年的版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而1964年的版本则是这次特别活动亮点之一。此刻,在朱砂点染后的大面积空间里,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转折点,对于他的艺术道路而言是一个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他儿子的名字叫做李小可是他也继承并发展了父亲的情怀。他最初1988年访问过高原,但直到1999年才开始尝试将这些经历转化成图画,并最终完成了一系列关于雪域藏族生活的小品,如《雪域藏迹》中的第一件作品《山魂》。
最后,“师牛堂”这个空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在1973年,一家搬进西城区三里河社区的一个居民楼,那里的20平方米房间就是后来的“师牛堂”。这里有一张长2.8米的大木桌、一张沙发、一架旧收录机以及满屋子的字画和书籍。而那时候诞生的正是那部伟大的史诗般的地球风光——《漓江山水天下无》,它代表着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也是他职业生涯中取得最高成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