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故事的雕塑守护者79件传承之作在广州市文化馆悄然亮相
《非遗雕塑守护者:79件传承之作在广州市文化馆悄然亮相》
10月18日,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广州雕塑院承办,广州市文化馆协办的“‘塑’说非遗——广州雕塑院主题雕塑展”在翰墨园精彩亮相。为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增强美育效果,促进非遗文化、雕塑艺术融入市民生活,10月21日和10月29日,还将在展览现场分别开展纸鸢制作和轻黏土创作两场公教活动。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30日。
本次展览是广州雕塑院非遗主题雕塑创作成果的首次集体亮相,共展出雕塑作品79件,其中包括65件架上雕塑和14件户外雕塑。这些作品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9大非遗门类的32个项目,将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展示:“溯广府文脉”, “粤韵展风采”,以及 “武艺见真章”。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守护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的重要载体。只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其中,非遗雕塑艺术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让观众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文字变为图像,从故事变为情感,是这次展示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大的收获。
走近一处展示区,可以看到一群可爱的小孩子顶着芭蕉叶,在雨中快乐地嬉戏玩耍。这是一件名为《落雨大》的作品,这个场景让很多来参观的观众看后,不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而许鸿飞同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我们的祖辈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资源,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资源。
除了《落雨大》,许鸿飞还带来了《国泰民安》、《粤韵悠悠》等其他几幅作品,用不同的视角去表达他对岭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一种理解。这使得观看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感受岭南精神,以及它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此外,有些工作室还特别推出了以五羊石像、早茶店、小吃摊位等经典场景作为题材的手工艺品,如木刻版画、陶瓷制品等,这些都是当地特色的实物化身,使得参观者能够直观地感觉到每一个细节背后的深厚历史底蕴。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岭南地区独有的风俗习惯,还能激发大家对这一地域丰富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目的。此外,我们也期望能引导公众认识非heritage(即世界各地不可复制或难以复制的人类创造性表现),走近non-heritage(即世界各地未被记录或未被认定的人类创造性表现),爱上non-heritage(即世界各地尚未被发现或尚未被记录的人类创造性表现),并且推动其有效保存,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向全球宣扬其存在,以便于未来世代能够继续享受到他们提供的一切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