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紫砂壶危害揭秘包浆背后的那些事
任何物品使用时间久了或者长期搁置不用都会使其变旧的,即使这个物品没有坏,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本以为玩物都是这样的,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等有文化内涵的物品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包浆”是如何形成的?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这三种变化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的“包浆”。
除了正常使用,刻意的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必会与正常使用产生结果存在差异。虽然最后也可以获得某种“包浆”,但和正常使用产生的一般来说还是存在观感上的区别。
人们为什么追求包浆?
其一是市场和文化领域对艺术品价值判断原则从来都是“老比新的好”,进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价值认定原则,就认为有过时壶器就比崭新壶器更具历史意义,更显珍贵。
其二是自然时光赋予的事实价值,让带有一段历史故事或岁月沧桑之美更显得宝贵,如同古董一样,每一道霜雪都记录着过去岁月中的风云变幻,这份独特性让人难以抗拒。
其三是人的情感选择,一件经过长年累月洗礼且渐渐变得温软如布的手工艺品,不仅能够给人一种家的温馨,也激发出更多的情感联结。人们会本能地感到老东西与人之间更加亲近,从而更具亲切感。
怎样正确看待包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而恶亦自见。”对于那些被认为是不完美或缺乏光鲜亮丽的事务,“不完美”并非全然负面,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价值。当我们追求这些经历过洗礼后的茶壶时,或许我们的答案是:“每个爱好者都应该体验一次。”
这是我们共同构建的一个审美趋向,其实与传统审美理念并不大相径庭。当所有人都追求那份叫做‘泡汤’后的‘印记’的时候,一系列健康生活习惯就悄然流行起来,比如说通过适量摩擦来维护壶器清洁和功能性,从而延缓年代印记出现。这背后,是一种对生命态度上的反思——即便在日常琐事中寻找生活之乐趣。
然而,无论如何,一根筋式地强迫摩擦或冲刷茶壶,都是一种低俗且徒劳无功的事情,而且这样做只会增加破损几率,对于享受茶香气味最终造成妨碍。因此,“泡汤”的过程应保持平衡,同时考虑到材料耐用性及整体形态,以免牺牲掉它原本设计好的功能。
正如文字上所述,“泡汤”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承载的是我们个人情绪与回忆,以及随着时间沉淀下来的痕迹。在宁静祥和中享受那杯热腾腾香气四溢的小确幸,那才是真正值得珍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