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漂亮的画一等奖难道不是以艺术之名向劳模致敬
以艺术之名,向劳模致敬——全国最漂亮的画一等奖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了“时代领跑者”美术作品展,以艺术之名向劳模致敬。展览中的5幅巨幅画作,是中国美术学院老中青三代画家共同创作的成果,其中油画3幅,国画2幅。这项工程历时半年、数易其稿,是一大工程。
展出的作品是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为切入点,将60位劳模编织到同一线性时间中,展示出劳模与时代、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些作品以忘我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劳模精神”更成为整个国家、民族标榜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源泉。
其中油画3幅,由油画系主任杨参军教授、何红舟教授和孙景刚教授带队创作。杨参军带领的小组将作品基调定位于50年代的劳模形象上,在红色的大背景上,展示了铁人王进喜等9位早期劳模形象。何红舟教授带领的小组则主要负责六七十年代的劳动模范形象。而孙景刚与成员创作的是五六十年代的人物,这些英模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此外,还有来自北京市100余名工人代表和中央美院200多位师生的“为人民服务,为劳模造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他们通过艺术实践再次触摸到共和国发展与成长的脉搏,也深切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
通过艺术家的巧手,这些来自北京市各条战线的一百多名工人的画像,不仅生动地记录下了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人生轨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国家事业贡献无限热爱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从学院走向社会,从理论学习转向实际操作,从静态图像变成了活生生的场景,让每个人都能亲身体验一次历史瞬间,一次文化传承,一次心灵交流。
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在纪念那些先进人物,更是在提醒我们,要继承他们那份坚韧不拔的情操,那份对国家命运关怀备至的情感,以及那份无私奉献精神。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力量,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笔触,用自己的声音,为这一目标添砖加瓦。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这些前辈们辛勤付出的汗水,就没有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站立的地方。如果说过去是为了实现独立自由,而现在则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因为只有不断前行,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