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方艺术培训学校呈现李可染李小可父子画作奇遇展
展览现场复原了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师牛堂”,这座洁白的建筑外立面上,以《万山红遍》的红色为主色调的“为祖国河山立传”巨幅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本次展览在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这个集书店、艺术中心与剧场为一身的地方已经成为北京最新的人气文化地标。二层的可艺术中心首次推出了一场名为“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的特别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工作人员向刚进入方庄文化艺术中心的市民解释说:“请问这里能看展览吗?”10月18日下午,当几位市民询问时,目前可艺术中心在每天下午实行免费预约观展,观众对此表示热情高涨。走进展厅,我们可以欣赏到李可染先生创作的《漓江》系列作品和他的儿子李小可先生创作的《雪域藏迹》系列作品。这两组作品分别以水和山为主题,将中国画中的“山水”元素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不少游客驻足凝神细赏。
其中,《漓江山水天下无》是1984年的一件重要作品,它以强烈的墨色明暗对比记录了漓江上的帆船航行景象。这幅画是从1959年开始创作,直到1989年才完成,是一个跨越三十年的创作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可染笔下的漓江变得越来越壮丽,其造型也愈发简洁,可谓繁华落尽而又充满无限墨韵。
另外,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件经典名作——《万山红遍》,它也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据介绍,这幅画是基于屈原诗句“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灵感而来的。在1962年至1964年间,李可染先后创作出了七幅同题不同版本的地图,其中有两版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而本次展示的是他于1964年的那版。这幅画使用大面积朱砂点描,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手法,更是他艺术道路上一次重大转折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由父亲承继而来的绘画世界里,有一个人也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那就是他的儿子、学生兼继承者——李小可是。他并非轻易动笔,而是在1999年才第一次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纸张,并且选择了雪域高原作为主题。这段旅程让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但直到2000年代,他才正式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系列——《雪域藏迹》系列,从此,他用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视角重新定义了这一主题。
最后,在这个温馨而宁静的地方,还能够见识到当时曾经属于作者生活空间的一个缩影——那就是1973年的家中第一个20平方米的小房间,“师牛堂”。里面摆放着一张长2.8米的大理石桌,一套沙发、一架书架以及一些古董收录机等家具。此外,还有字画和书籍散落四处,使人仿佛穿梭于那个时代,与伟大的藝術家共度时光。“师牛堂”正是LI KeChang最终完成其最高成就的地方,也成为了记忆中永恒的一部分。在那里,他带给我们最深刻印象的一切:即使在退隐之余,他依然坚持不断探索,用生命去赋予每一笔,每一次抒情都显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一切似乎都证明,只要心存热忱,就能触及世间一切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