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网官方网站呈现李可染李小可父子画作展览见证艺术双才的辉煌一刻
展览现场精准复制了李可染晚年画室“师牛堂”的氛围。记者王广燕的镜头捕捉到了洁白建筑外立面的《万山红遍》巨幅海报,红色如同祖国河山的热血,吸引着行人停步凝望。方庄文化艺术中心,这座集书店、艺术中心与剧场于一体的新兴文化地标,不仅成为北京最新的人气之选,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二层的可艺术中心首次推出了“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这次展览迅速吸引了众多热心游客前来探索。工作人员耐心回答着市民们关于参观问题,展示出对艺术和文化事业认真的态度。在每天下午时段,观众可以通过免费预约系统获得参观机会,这让人们更加期待和珍惜这种独特体验。
在展厅内,一幅幅经典作品静静陈列,它们以水和山为主题,以中国画中的生生不息之意深刻描绘。这包括李可染先生以漓江系列著称的一些杰作,以及他的儿子李小可所创作的小组作品——雪域藏迹系列。这两套作品共同讲述了一篇篇关于国家河山永恒不变美丽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漓江山水天下无》,这是一件1984年由李可染亲笔创作的大作。在强烈的墨色明暗对比中,它记录了漓江上的帆船航行场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而对于这一系列作品来说,从1959年的第一幅到1989年的最后一幅,共计三十年,是一种持续不断追求完美的心路历程。
《万山红遍》是另一位代表作之一,而这个主题曾激发过七个不同的油画版本,其中1962年的版本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而1964年的版本则在此次展览中被重新呈现。它用朱砂点染构成的大面积颜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继承者的角色,李小可是父亲遗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精神传承者。他从1999年开始创作雪域藏迹系列,最早的一幅名叫《山魂》,是他第一次踏足高原时感受到的情感深处涌动。这些都见证了他对家乡情怀以及对自然风光深切敬畏与爱护。
展厅还忠实复原了“师牛堂”,这是1973年之后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他全家搬进西城区三里河社区的一个居民楼里,“师牛堂”就这样诞生。一张长达2.8米的大型画案、一把沙发、一台老式收录机,还有字画书籍等家具,都浸润着那份久违而又熟悉的气息。在这里,他完成了一些最令人瞩目的工作,并且在这里度过了生命最后几缕光芒,也取得了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