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艺术节开幕式揭示社会当代艺术拍卖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艺术拍卖以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著名拍卖公司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其单季成交额常年超过数十亿元,甚至达到50多亿元和63亿元。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个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赝品泛滥的问题。为了牟取暴利,一些人大量制作赝品,使得拍卖会上的赝品率高达70%以上。例如,有人专门仿傅抱石、钱松岩等名家的作品,而一些拍卖行对此置之不理,让大量赝品在拍卖场上流通。
其次,是假拍现象频发。有些拍卖行为了树立形象,与买家暗中联手,在拍卖会上进行假竞价,造成虚假成交。这类情况特别普遍于中青年画家,他们的作品成交价格往往令人难以置信。
再者,是中标不付的情况屡见不鲜。一部分买家将艺术品竞购当作游戏,但当他们中标后却拒绝支付款项,这给其他买家和售方带来了损失,如2011年北京嘉德的一件齐白石作品被一位买主以4.25亿人民币竞得,但最终未能付款。
第四点是抬轿现象,即有些售方与拍卖行串通,将自己的作品定价过高,不仅增加了风险,也损害了潜在买家的利益。
第五点是过分包装的问题,一些画家或是通过媒体宣传,或是在推出新作时夸大其词,以此迷惑消费者,并非所有被吹捧为“虎王”、“猫王”的艺术家的风格都真正符合这一称号。
第六点是频繁的举办活动导致质量下降,国内一些机构每周甚至每月都有新的活动,让人应接不暇,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七点则是缺乏经验丰富的鉴定队伍,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伪造物品进入市场,并且很难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需要时间和资源。
最后一个问题是缺少具备眼力、财力和收藏热情的大型收藏家队伍,使得很多购买行为都是盲目性的,最终可能陷入深度套牢无法自拔状态。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笔者相信随着《拍賣法》的实施,我国艺术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