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的艺术之火毛焰肖像画尚未绽放的答案

  • 花语故事
  • 2025年05月16日
  • 在当代艺术与古典主义之间探索绘画的可能性,毛焰以一贯的肖像技巧,将“缩减”和“集中”带至极致。在古典光源下,画布上的东西方面孔被节制的朦胧灰包围,发丝凌乱或神经紧绷,每一寸空间皆非轻易平涂所得。他的古典主义情节令他坚守在古典绘画的肖像题材上,而不是简单重复。 《记忆的舞蹈,或黑玫瑰》中的人物肢体微微扭曲,又尖锐,鞋带、衣褶凌乱,折射了内在脆弱性。这类作品曾被认为受到了席勒和弗洛伊德影响。随后

凤凰涅槃的艺术之火毛焰肖像画尚未绽放的答案

在当代艺术与古典主义之间探索绘画的可能性,毛焰以一贯的肖像技巧,将“缩减”和“集中”带至极致。在古典光源下,画布上的东西方面孔被节制的朦胧灰包围,发丝凌乱或神经紧绷,每一寸空间皆非轻易平涂所得。他的古典主义情节令他坚守在古典绘画的肖像题材上,而不是简单重复。

《记忆的舞蹈,或黑玫瑰》中的人物肢体微微扭曲,又尖锐,鞋带、衣褶凌乱,折射了内在脆弱性。这类作品曾被认为受到了席勒和弗洛伊德影响。随后,他创作了一批友人像,其中《我的诗人》为诗人韩东画像,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佳话。他开始抹去所有彰显肖像身份意义的服装、场景,用更近面部景别和精湛绘画语言捕捉对象转瞬即逝的情绪。

千禧年前后,当中国艺术圈掀起波谱化与中国符号风潮时,毛焰选择把自己置身于主流外侧,用十多年的时间描绘同一个白人男子——卢森堡人的托马斯·路德维德。这让他的肖像脱离叙事性,也使他完成从主题性画家向语言性画家的转变。托马斯形象重复,让毛焰笔触痕迹不再有早期尖锐,而是趋于平滑、模糊而无痕迹。

游荡于画布中的男人,有时是紧闭双眼,或被蛮横笔触遮盖了眼部。对对象眼神描摹,可被当作赋予人物魅力的手段。如果将肖像是镜子的作用理解,如名作《阿尔诺芬夫妇像》、《宫娥》,那么毛焰对眼——镜子的处理就显得别有深意。他回避着眼神刻畫,使形象如山峦大海,无异于只供他绘画语言呈现的一种新“物”。

最后展出的近年作品《镜女》、《小戴》、《小师太》,明显扩大了空间感。这些作品中形象置身抽象又实在背景中,更令人无从辨识名字以外任何信息。而这种模糊朦胧直觉中,让观者意会难以言传但存在的情感指向,这种慨叹,也许就是最终成为了自身的一幅肖像。

策展通过十三个小节细致展示了毛焰切片式探索过程,使今日观众了解到这位重要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踯躇徘徊,以及其不断尝试研究方向综合历程。在松美术馆,十年之后的毛焰,以一贯特色的肖像是我们惊叹其尚未完成答案的一个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