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当今艺术拍卖存在哪些问题全国最漂亮画一等奖的争议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艺术拍卖以来,中国的艺术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著名拍卖公司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其单季成交额常年超过数十亿人民币。然而,这一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艺术市场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赝品泛滥。由于经营艺术品带来巨大利润,一些人为了牟取暴利,不断制作和流通赝品。在近两年的拍卖会上,赝品数量急剧增加,有的甚至高达70%以上。书画领域尤为严重,只要有市场流通性好、价格高的名家,就容易出现大量仿制品。
二是假拍屡见不鲜。一些为了树立形象的拍卖行,在暗中同卖方合作,将作品进行假拍,以此虚构成交记录。这在中青年画家的圈子里特别普遍,有些作品成交价位与老牌大师相提并论,使得真伪难辨。
三是买家不付款。在某些情况下,买家将艺术品竞购当作玩笑,但实际上拒绝支付钱款,对售出者和其他竞投者造成损失。曾有一次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的天价成交后,即被买家拒付,而这类事件并不罕见。
四至八点分别涉及抬轿、过分包装、频繁举办拍卖会缺乏鉴定队伍、高级收藏家的短缺以及购买行为中的盲目性等问题,这些都对整个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和政策支持,但随着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我国艺术市场无疑将迎来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