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报官方网站独家揭秘李可染与李小可父子画作展览披露艺术天赋的双重奏鸣
展览现场复原了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师牛堂”,这座洁白的建筑外立面上,以《万山红遍》的红色为主色调的“为祖国河山立传”巨幅海报格外引人注目。本次展览在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举办,这个集书店、艺术中心与剧场为一身的场所已成为北京最新的人气文化地标。二层的可艺术中心首次推出了名为“为祖国河山立传——李可染、李小可水墨作品展”的特别展览,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和拍照留念。
工作人员告诉来访者,“请问这里能看展览吗?”10月18日下午,当几名市民一进入方庄文化艺术中心就向工作人员询问时,他们得到了积极回答。目前,可艺术中心在每天下午时段实行免费预约观展,观众对此表示热烈欢迎。进入展厅后,游客们被两位伟大的中国画家——李可染先生与他的儿子、学生李小可先生共同创作的一系列杰出作品深深吸引。
这些作品以水和山为主题,取中国画中“山水”这一生生不息的意象,使得许多游客驻足凝神欣赏。在展示区内,一幅1984年重要作品《漓江山水天下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幅画以强烈的墨色明暗对比记录了漓江上的帆船航行景象,是当代中国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之作。而且,这件作品是从1959年开始到1989年的三十年间不断创作过程中的产物,它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和时间流逝感触的一种深刻表达。
除此之外,《万山红遍》亦是本次展览中的另一个亮点。这是一幅由七张不同的版权图纸组成的大型绘卷,以《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为灵感来源,并曾经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此处展示的是1964年的版本,其用朱砂点染的手法,不仅增添了一丝古典韵味,还体现了他在绘画道路上的转变和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李小可是继承着父亲遗志,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是父亲精神传承者的代表。他1999年第一次踏入雪域高原,那里的壮丽风光激发了他创作力的火花,最终诞生了一系列关于雪域生活的小品,如《雪域藏迹》系列,其中包含第一幅精心制作的小品《山魂》,这是他对高原自然奇特景致的一种永恒赞歌。
最后,在这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它还原了李可染晚年的画室“师牛堂”。1973年,他搬进西城区三里河社区的一个居民楼,其中的一个20平方米房间便成了那个时代最有故事的地方。那里的墙壁挂满字画和书籍;那里的沙发旁边放着老式收录机,那是一个静谧而又充满智慧的声音背景;而那里的桌角落下悬挂着笔记本,那里记录下的思想与情感正是在这个地方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完成了一些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比如刚提到的《漓江山水天下无》。可以说,“师牛堂”不仅见证了他的成长,也见证了他的最高境界。他在这里度过最后岁月,也取得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事业成就。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听到回响:“我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